【美妆溯源】八百里竹海泛波
2024-02-18
昨天,我们在光影里看到了埭溪的模样,不管是所谓的初见还是旧识的重逢,我们看到一个千年古镇,正焕发出新颜。她的美,是立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晴耕雨读,田园牧歌。她曾是身着素色汉服的婉约女子,黛色烟眉,美目流转。而今即将母仪天下,成为中国唯一的化妆品生产基地,一个引领国际流行时尚的地方,吸引全世界的目光。她的身上,又有着怎样的软实力?今天继续我们对湖州埭溪的探访。(二)八百里竹海泛波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...

昨天,我们在光影里看到了埭溪的模样,不管是所谓的初见还是旧识的重逢,我们看到一个千年古镇,正焕发出新颜。她的美,是立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晴耕雨读,田园牧歌。

她曾是身着素色汉服的婉约女子,黛色烟眉,美目流转。而今即将母仪天下,成为中国唯一的化妆品生产基地,一个引领国际流行时尚的地方,吸引全世界的目光。她的身上,又有着怎样的软实力?

今天继续我们对湖州埭溪的探访。

640.webp.jpg

(二)八百里竹海泛波

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、竹林面积最大、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。而湖州是中国著名的竹乡,其全部林业用地中,竹子占据了一半以上。

自公元前248年战国著名的“四公子”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在东苕溪之滨筑菰城,开启文明以来,已经有将近2300年的历史了。然而湖州先民使用竹子的记录可以一直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。

640.webp (1).jpg

1958年,考古工作者在湖州南郊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,直接出土了篓、箩、篮、簸箕、席子等竹篾编织品。这些编织品采用了十字形、人字形、菱形方格和梅花眼等多种编织方法,经纬疏密得当,造型美观,说明当时的竹编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。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过碳-14测定,这一文化层中的花生、木杵、竹绳、稻谷等都是距今4700年前的遗物。

也就是说,早在4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竹子即已广泛参与和渗透湖州先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,而那时,黄帝的史官仓颉正准备开始创造汉字呢!

640.webp (2).jpg

埭溪境内的山峦,漫山遍野都是竹子。微风拂过,犹似翠凤颔首。

从佃坞村上山,通过一个陡峭的平台,就到了九天山的入口。


茂密的竹林展现在眼前,棵棵竹子青翠挺拔、奇姿出众,幽篁夹道、深邃雅静。虽然竹梢郁郁葱葱,把天空遮得密不透风。可是目视前方,林中景物一览无余,连知了趴在竹竿上鸣叫的样子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。竹子与竹子的间隙里,蝴蝶穿梭,鸟雀嬉戏。竹叶覆盖的地方,保不准就能找到静静开放的金蝉花(未能钻出地面的知了所变,名贵中草药,被称为竹林中的“冬虫夏草”,下集将详细介绍),据说当地的老百姓,在每年出现金蝉花的时候都会山上采挖。两个月下来,收入相当可观。

随着山势的改变,眼前的竹海不停变换着身影,非常吸引人眼球。越往上,风就越大。站在山梁上,看竹海涛涛泛着碧波,神清气爽。

640.webp (3).jpg

湖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、丝绸之府。人们的生产生活当然离不开竹子。农民们耕作用的铁耙等农具用竹杆作柄的,挑稻谷的箩筐也是用竹子编的,扁担自然也是竹子做的。养蚕得用蚕匾等用具,捉到的鱼虾一般装在鱼篓里。人们的日用器具中也有大量竹制品:竹凉席、竹榻、竹夫人、竹椅、竹篮、竹淘箩、竹筛、竹扫帚、簸箕等。山民习惯于用竹筒装茶水和饭菜,带到山里去吃……

640.webp (4).jpg

唐代诗人张志和在咏湖州的《渔父歌》中写道: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”“烟波钓徒”张志和头上戴的“青箬笠”也是竹篾和箬叶编制而成的吧,想来其钓鳜鱼的钓竿也是竹子的。

640.webp (5).jpg

眼前的竹子清秀挺拔,风姿卓越。历朝历代,一直都是画家的爱物。

北宋元年,61岁的文同被任命为湖州知府,人称文湖州。他的墨竹自成一派,形神兼备,很受欢迎。同时代的苏轼等人都学习他的画法,其后的追随者就更多了,中国画坛由此形成了“湖州竹派”,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师。

文同的画竹知己苏轼出任过湖州知府。苏轼生平爱竹,“可使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”他画得一手好竹,是“湖州竹派”的重要人物。文同去世后,苏轼总结文同的画竹理论,提出了画竹“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”的主张。



640.webp (6).jpg

元代是中国墨竹画的顶盛期。书法大家、浙江吴兴(今湖州)赵孟頫,主张书画同源,画的竹子虚实结合,独树一帜。

640.webp (7).jpg

明代徐渭开创的写意墨竹,发展到晚清,出生于安吉的吴昌硕作为海上画派的领军人物,所作写意墨竹,水墨淋漓、自然天成,开创别开生面的新画风。而将毕生精力于竹的画家——郑燮(郑板桥),更是留给我们大量写竹画,而且在画竹艺术上多有创新、理论上颇多总结。

竹子修长挺立,亭亭直上,肃然正直,中立不依,自古以来也是诗人的最爱。诗词歌赋诸多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它们身影。

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,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而上所录,岂止是沧海一粟!

640.webp (8).jpg

编者按:
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参考了湖州本土作家的文献《湖州竹派与中国人文精神》(范斌、马青云、薛帅杰著),《岁寒惟有竹相娱》(韦良著)



➤ 编辑:新颜 图片:保罗



©Copyright 2019-2010 cbiccorp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化妆品产业(湖州)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0044683号-1   

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707号

法律声明丨政策法规丨